NO.233
如何防治麻风病?
在线时间: 1月25日 15:00-17:00
出场名医:

陈祖辉  健康管理中心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学博士;从事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多年,在亚健康纠正与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咨询门诊主要在疾病控制、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以及妇幼保健等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及咨询工作。

本期主题:

每年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是完全可以治好的。那么麻风病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麻风病最有效?本期邀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陈祖辉为我们详细解答。

本期活动已结束 你可以选择提交你所感兴趣的育儿话题或者医生名字,方便我们安排活动。 本期专家观点

麻风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本病很少急性发病,潜伏期短则数月,长则2~5年。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麻风很少急性发病,潜伏期短则数月,长则2~5年。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绝大多数人群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杀灭麻风杆菌。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但是瘤型麻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力的缺陷,与麻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或亲属对麻风易感,可能与这种免疫缺陷有关。

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根据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型、界线类偏瘤型、瘤型、未定型。每一类型的麻风病具体的病变特征都不太一样,但主要的表现都是皮肤、外周神经的改变。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其实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并发症的处理: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注意做好以下检查就可以了1、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 2、检查神经时应注意其硬度、粗细、结节、有无脓疡以及压痛等。神经功能检查,是测定神经末梢受累的情况,分为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法。 3、运动功能障碍检查。 4、麻风杆菌检查。 5、组织病理检查。对麻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判定都有重要意义。 6、麻风菌素试验。是一种简易的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的方法,它可部分地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

麻风杆菌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

麻风病患者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这些表现没有特异性。

一般麻风杆菌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

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群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杀灭麻风杆菌。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但是瘤型麻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力的缺陷,与麻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或亲属对麻风易感,可能与这种免疫缺陷有关。

这个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常用的化学药物主要有:(1)氨苯矾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矾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2)氯苯吩嗪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群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杀灭麻风杆菌。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但是瘤型麻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力的缺陷,与麻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或亲属对麻风易感,可能与这种免疫缺陷有关。

往期回顾

联系我们

如果您是医生或是医疗机构,希望参与“专家在线”,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 联系人:曾静波
  • 电话:020-38178288-4257
  • 邮箱:zengjingbo#pcbaby.com.cn(#改@)
通行证登录 免注册登录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其他账号登录:

还没有注册太平洋通行证?点击 立即注册

手机号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短信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还能再输入3次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