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就是腹泻的口头说法;新生儿大便不成形是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新生儿是吃母乳的,所以排出来的大便就是糊状的。腹泻有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若宝宝腹泻,大便的性状、次数等会有所改变,大便次数会变多,变稀,甚至是水样的,另外小孩的精神状况也会变差、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严重时甚至会抽筋;新生儿脱水会表现为,前囟往下凹、眼窝也会凹陷;若脱水不严重,会表现为眼泪减少,若是很严重,会表现会干哭,因为孩子的水分很少了,皮肤弹性也会变差,口唇会比较干,小便明显减少甚至是不尿的状态,精神状态差。电解质紊乱一般表现为血钾钠钙的异常,宝宝若是低钾低钠低钙会出现精神食欲差、四肢无力、腹胀等情况,严重了有可能会出现惊厥抽搐,甚至心跳骤止,在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碱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后这些症状就会很快缓解了
朱红霞 主治医师 儿科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般新生儿的大便带点酸味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的。
朱红霞 主治医师 儿科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建议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平时排便习惯的对比、大便的性状。一般大便成糊状,稀烂一点也没有问题。有些孩子大便里面会有黏液,甚至出现脓血的情况,需考虑是否受感染了,往往伴有发烧,有感染的表现,或接触过腹泻的人。如果考虑是感染性腹泻就要进行治疗。判断新生儿腹泻不能单纯看排便次数的,因为小孩子都是吃得多拉得多,有的孩子可以一边吃奶一边就排便,也有的小孩两三天才拉一次,是个人习惯的问题。如果孩子几天不拉,甚至出现肚子胀、排便困难,可能是出现便秘。如果刚出生的孩子几天都不排便,要留心肠道畸形,如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及时治疗。主要症状是小孩排便少甚至不排便,吃奶时肚子比较胀,吃奶后还可能会呕吐,因为奶下不去只能吐出来,而这种小孩往往精神和营养状况都比较差,需要尽早纠正。
朱红霞 主治医师 儿科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新生儿拉大便是喷出来的,还会有屁是因为宝宝的肠道里会有气体,导致宝宝的大便是喷出来的;若宝宝的大便喷出来后拉的大便还是很稀的水状,就要注意宝宝是否有腹泻的情况。
朱红霞 主治医师 儿科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您说的情况应该是十二指肠淤积或者先天性幽门狭窄,手术之后,残留在体内的胎便开始排除,一般的几天之后就会干净的,具体几天才可以排正常的大便,还要观察看看的。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睡眠、体温等,没有不适就不用担心的
李洁玲 主治医师 儿科 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正常的睡眠时间大概是15个小时左右,睡少睡多没什么太大问题,主要是观察宝宝状态是否健康、正常,可以观察宝宝吃奶情况、大小便情况、精神状况等都很正常基本上就没有问题。
郝虎 副主任医师 儿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判断30天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首先应该要区分好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情况。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用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上限值,即足月儿26μ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某种疾病而引发的。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可以看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严重。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患有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宝宝都可能出现黄疸情况。一般来说,“ABO血型系统溶血症”会导致宝宝发生新生儿黄疸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宝宝是需要治疗的。
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你好,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我家宝宝之前就是有黄疸。大夫推荐在家里照“健优家蓝光灯”,然后我就在网上买了一台。用“健优家蓝光灯”照射宝宝皮肤,原理通过一定波长的光线使新生儿血液中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不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经胆汁或尿易于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确实有效果,我宝宝用了1周,从16.9降到了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