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问首页/1-3岁 /1-3岁护理/宝宝脸上长小疙瘩

宝宝脸上长小疙瘩

  • 大概8~12 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张文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宝宝长牙的时候牙床会痒,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饼干或者磨牙棒之类。宝宝在8-12个月的选择可以丰富很多,馄饨、豆腐、馒头、花卷、西红柿、米饭、窃喜的蔬菜和肉食都可以吃。

    张文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孩子4-5各月添加辅食就可以开始吃点米粉蛋黄逐渐添加一天一次开始少吃点就可以不然会营养不良单吃奶不行的。

    张文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宝宝不到2岁主食仍然是奶类,建议一天里面有六顿奶,24个小时算,喝奶的次数一定要超过辅食,我们的主食不是指母乳,而是指乳类。牛奶也好,人奶也好,一定要达到这个数。

    张文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麻疹发病分三个过程。出麻疹是出于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最开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白年纪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接种过疫苗并不意味着100%的人会出现保护性抗体,且随着时间延长,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会变弱,所以4-6岁,11-12岁时,应再次接种麻疹疫苗。

    陈友鹏 主任医师 感染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宝宝的餐具要注意材质是否安全、容易清洗及能否方便加热。

    刘桂萍 主任医师 儿保科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 体重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即6kg左右

    刘桂萍 主任医师 儿保科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 尝试给宝宝喂一点辅食,观察他是否会尝试吞咽,如果宝宝表现出对事物有兴趣那就可以放心添加辅食了。

    刘桂萍 主任医师 儿保科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 添加在辅食中容易导致过敏的水果有:奇异果、芒果、柑橘类等。

    刘桂萍 主任医师 儿保科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科学合理补充全面营养,所以给宝宝选择辅食时要考虑营养是否丰富、全面、营养配比是否合理,服用方法是否科学。

    刘桂萍 主任医师 儿保科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 1岁以内的孩子在正常的食物中就已经能获得足够的盐分了,并不需要特别添加。

    刘桂萍 主任医师 儿保科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 宝宝辅食的添加,应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添加的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一次只能喂一种新的食物,等宝宝适应后,再添加另外一种新的食品。  一般从6月龄开始添加流食,如奶粉、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从7-9月龄时间可以由半固定的食物逐渐过度到可咀嚼的软固定食物,如面条、碎菜粥等。  在面条制作上需注意,宝宝的乳牙刚长出,不要做成太硬或者太粗的面条,这样会不利于宝宝咀嚼,面条应是烂而短的,面条可和肉汤或鸡汤一起煮,以增加面条的鲜味,引起宝宝的食欲,但不要加盐,不要油炸。 若妈妈们不懂自制面条,可以选择为婴儿特制的面条,比起一般面条要细、更容易煮烂、好消化,而且做工更为讲究。现在很多婴儿面条都添加了婴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口味也适合宝宝。碱水面条里面的盐分含量相对较高,不适合宝宝食用,所以,妈妈制作面条时要注意这些细节。

    刘桂萍 主任医师 儿保科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 宝宝辅食的添加,应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添加的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一次只能喂一种新的食物,等宝宝适应后,再添加另外一种新的食品。

    刘桂萍 主任医师 儿保科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