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48912281
2021-04-28 09:01:20
向我提问
孤独症多起病于3岁前,主要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以及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可以通过后天干预来提升孩子的能力,改善孩子的问题。以下内容从北大医疗脑健康官网上面扒下来的,感觉比较有用,分享给你。
典型症状
1、社会交往障碍: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以与同龄人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典型的表现为:回避目光、对呼唤缺少反应、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和想法、不懂得社交规则、不能够根据社交场景和线索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难以建立友谊
2、交流障碍:在儿童期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这也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非言语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的表情、动作、姿势很少。
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受损,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语调、语速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患儿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常常刻板重复,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去应付日常生活。
伴随症状
1、情绪及行为异常
除前述核心症状外,部分孤独症患者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
2、认知发展不平衡
部分患儿音乐、机械记忆(尤其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
3、其他共患病相关表现
许多孤独症的个体存在不属于该病范畴的精神疾病症状,即其他共患病相关的症状,约70%有孤独症的个体可能有一种共病的精神障碍,40%可能有两种或多种共病的精神障碍。多数患儿在8岁前存在睡眠障碍,还常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注意障碍、有过度活动倾向、感觉系统受损等表现。此外,患儿可能同时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癫痫、脑瘫、巨头症等,可表现出相应疾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