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6
如何正确认识儿童抽动症?
在线时间: 8月9日 15:00-17:00
出场名医:

罗向阳  儿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主任医师;专长于儿童神经疾病,如小儿脑炎、脑膜炎,儿童癫痫,小儿脑瘫及肌肉疾病等运动障碍疾病;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睡眠障碍、学习障碍等儿童心理行为疾病。

本期主题:

抽动症多发于小儿学龄期,抽动症患儿易分散注意力,易形成心理疾病和社交障碍等。小儿抽动症早期有哪些症状?是否可以预防?是否有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期我们邀请到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罗向阳为我们解答。

本期活动已结束 你可以选择提交你所感兴趣的育儿话题或者医生名字,方便我们安排活动。 本期专家观点

抽动症宝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很多小孩患有抽动症同时存在心理社交和学习障碍,如果仅仅控制抽动的治疗是不行的,所以抽动症的治疗要全方面,治疗要治人而不是光治病。

孩子老是挤眉弄眼是不是抽动症要去检查一下才能确定,有些家长对抽动症这个病缺乏认识。家长发现孩子老是眨眼睛,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得了眼部疾病,经过多次做眼部检查也查不出什么原因。其实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疾病很少会产生强烈眨眼的,容易把深层的原因用表浅的现象来解释。因此,孩子若是挤眉弄眼,可能并不是调皮扮鬼脸,建议带孩子到儿科神经专科做做相关检查。

不要单纯依靠药物,心理治疗也很重要,比如心理转移法。孩子在发生抽动,到底应不应该提醒?如果孩子心理承受力比较好可以提醒,但心理承受力差的话不要提醒会更好,尝试换个角度去说服孩子。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犯错,就不能责怪,只能鼓励他,但是故意犯错就一定要教育孩子,特别是明显伤害别人的行为,要严厉教育。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抽动的情况得到改善,就需要鼓励他,哪怕这种简单的支持,也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和控制力,孩子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当中,要让孩子感觉到抽动症是可以通过强大的意志力控制住的。

小孩患有抽动症不要单纯依靠药物,心理治疗也很重要,比如心理转移法。孩子在发生抽动,到底应不应该提醒?如果孩子心理承受力比较好可以提醒,但心理承受力差的话不要提醒会更好,尝试换个角度去说服孩子。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犯错,就不能责怪,只能鼓励他,但是故意犯错就一定要教育孩子,特别是明显伤害别人的行为,要严厉教育。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抽动的情况得到改善,就需要鼓励他,哪怕这种简单的支持,也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和控制力,孩子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当中。

往期回顾

联系我们

如果您是医生或是医疗机构,希望参与“专家在线”,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 联系人:曾静波
  • 电话:020-38178288-4257
  • 邮箱:zengjingbo#pcbaby.com.cn(#改@)
通行证登录 免注册登录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其他账号登录:

还没有注册太平洋通行证?点击 立即注册

手机号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短信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还能再输入3次

温馨提示